新闻资讯
一种相变材料封装的中空CuS纳米粒荷载DOX和Ce6用于荧光引导的癌症三模态治疗
近年来,中空CuS 纳米粒子因其具有丰富的内腔结构作为潜在的药物载体,又因其良好的光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突出的光热转换性能,成为了当今纳米材料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中空CuS纳米载体的药物释放通常是不可预测或无法控制的,这可能在体内应用上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和多重耐药。考虑到热相变材料的热响应特征,中空CuS 纳米粒子可为作为介质来负载和激活热材料的相变,热相变材料可作为一个可移动的塞子塞住装载药物的中空CuS纳米载体的内腔,从而实现热效应刺激药物释放。这一特性对靶向药物非常有益可减少非特异性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释放,通过增强通透性和保留(EPR)的影响改善血液循环肿瘤组织中治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近日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薛鹏教授和康跃军教授团队共同开发了一种加载两种功能性抗肿瘤药物的新颖方法,将阿霉素(DOX)和二氢卟酚e6 (Ce6)装载于中空CuS纳米粒子中,再通过热相变材料(PCM)封住中空CuS 纳米粒子的孔道,形成纳米复合物H-CuS@PCM/DOX/Ce6 (HPDC NPs) (图1)。DOX可作为肿瘤化疗药物,Ce6是一种很好的光敏剂可产生较高的活性氧(ROS)进行光动力疗法(PDT)。此基于HPDC NPs介导的PDT、PTT和化疗协同抗肿瘤作用在体内和体外4T1肿瘤模型得到了验证。
图1. 荧光引导的荷载DOX和Ce6中空CuS NPs化疗/光热/光动力治疗原理图
该研究于2018年12月以题为A Phase-change Material Packaged within Hollow Copper Sulfide Nanoparticles Carrying Doxorubicin and Chlorin e6 for Fluorescence-guided Trimodal Therapy of Cancer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其中小鼠体内荧光成像皆由法国Vilber生产的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FUSION FX7 SPECTRA来完成 。
图2. (a)4T1荷瘤(背部)BALB/c小鼠的荧光图像注射HPDC NPs或HDC NPs后4、12和24小时(顶部和底部面板分别显示亮场和荧光场图像)。(b)浓度的变化静脉注射HPDC NPs后小鼠外周血Cu含量的变化。(c)体内注射HPDC NPs后2、6、12、24 h Cu的生物分布。
法国Vilber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小鼠成像上具有更佳的表现,其专业性来源于 :
1、0”级科研级CCD芯片,半导体制冷-90℃,搭载f0.70超级镜头在生物发光成像上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尤其适用于luciferase标记的活体内成像。
2、多通道脉冲LED激发光源,检测光谱范围从400nm-900nm,可满足不同荧光探针的检测需求,如GFP、YFP、Pro-Q Emerald 300、Sypro-Ruby、FITC、DAPI、Alexa Fluor680、700、750, Cy3、Cy5、Cy5.5、mCherry等,也可以基于此进行光谱分离,避免了小鼠体毛或组织自发荧光的干扰。
3、 Z轴可以移动的CCD相机以及X,Y轴可移动的控温载物台,实现样品或视野的三维控制。
4、完善的小动物处理装置,自主研发的麻醉&呼吸装置,具有更高的兼容性。
欢迎拨打 0731-82194452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