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机:0731-82194452

手机:15173131150

网站首页 - 行业应用 - 应用案例 - 表面成像 - neaSNOM应用案例3 纳米近场成像太阳能电池研究
和茂仪器
行业应用

neaSNOM应用案例3 纳米近场成像太阳能电池研究

更新时间:2019/4/11点击次数:1352次
neaSNOM应用案例3 纳米近场成像太阳能电池研究

 、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其中以光电效应工作的 晶硅太阳能电池 为主流。虽然通过掺杂及表面覆盖抗光反射层能提高 晶硅太阳能电池 的效率,但是超过能带间隙和一些特定波长的光反射造成了巨大的光能量损失 反而限制了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Y.H. Wang等利用有机金属三溴纳米粒子(CH 3 NH 3 PbBr 3 )涂层吸收部分短波长太阳光,使其转化成极化电场。该极化电场可以通过促进分子重排而增强有机-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不对称性,从而增加表面活性载流子密度,最终将有机-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12.7%提高到了14.3%。 

 

  苏州大学Q.L. Bao教授等人在钙钛矿结构微纳米线的光电转换离子迁移行为和载流子浓度分布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发表在ACS Nano上的钙钛矿结构微纳米线的光电转换离子迁移行为的研究中,作者利用Neaspec公司的近场光学显微镜neaSNOM发现:1. 未施加外场电压时, 该微纳米线区域中载流子密度(图1 g. s-SNOM振幅信号)和光折射率(图1 g. s-SNOM相位信号)较均匀;2. 施加外场正电压时,该区域中载流子密度随I - 离子(Br 的迁移而向右移动(图1 h. s-SNOM振幅信号),其光折射率随随MA+离子(CH 3 NH 3+ )的迁移而向左移动(图1 g. s-SNOM相位信号)较均匀;3. 施加外场负压时,情况正好与施加正电压时相反(图1 i)。该研究显示弄清无机-有机钙钛矿结构中的离子迁移行为对于了解钙钛矿基的特殊光电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为无机-有机钙钛矿材料的光电器件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1.SNOM测量钙钛矿结构微纳米线的光电转换的离子迁移行为。 d-f. 离子迁移测量示意图;g-i,相应的s-SNOM光学信号振幅和相位图

 

 

  2017年, Q.L. Bao教授等人发表在AdvanceMaterials的文章中再次利用Neaspec公司的近场光学显微镜nea SNOM ,首次在实验中研究了太阳能电池表面钙钛矿纳米粒子涂层的载流子密度。结果显示:钙钛矿纳米粒子覆盖区域 近场信号强度 高于Si/SiO 2 区域中信号强度(参见下图2 b; 图2 a为对应区域的形貌)。另外作者也研究了增加光照的时间的影响(参见下图2 c, d)。其结果显示:近场信号强度随光照时间增加,从12.5 μV (黄色,0 min) 增加到 14.4 μV (红色, 60 min),该近场信号反映了可移动自由载流子密度的变化。最终,红外光neaSNOM研究结果证明:随光照时间增加,太阳能电池表面的钙钛矿纳米粒子涂层富集和捕获了大量的电子。

图2. SNOM测量钙钛矿结构纳米粒子涂层的载流子密度。a. AFM形貌图;b, s-SNOM光学信号图-未加光照; c, s-SNOM光学信号图-光照30min;d, s-SNOM光学信号图-光照60min

 

参考文献


1. Wang Y.H.; et. al. The Light-InducedField-Effect Solar Cell Concept - Perovskite Nanoparticle Coating IntroducesPolarization Enhancing Silicon Cell Efficiency. Advanced Material
2017, First published: 3 March 2017; DOI: 10.1002/adma.201606370.

2.   Zhang Y.P.; et. al. Reversible StructuralSwell−Shrink and Recoverable Optical Properties in Hybrid Inorganic−OrganicPerovskite. ACS Nano 2016,10, 7031−7038.

 

版权所有:长沙和茂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湘ICP备18020596号-1 GoogleSiteMap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